技术标准

广元黄茶栽培技术规程
发表时间:2022-04-29     阅读次数:    

本规程依据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广元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规程由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广元市经济作物管理站、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 川同圣金田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石保旭、侯春霞、万文娟、杨跃生、王波、王新超。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广元黄茶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广元黄茶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与环境条件、基地规划与建设、茶苗栽植、土壤管 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树冠管理、鲜叶釆摘、鲜叶储运和建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元黄茶的田间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T 19630

有机产品

GB/T 33915

农产品追溯要求茶叶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97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NY 5199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广元黄茶

以四川广元市境内种植的中黄1号、中黄2号茶树品种鲜嫩春梢为原料,经摊放、杀青、理条、做形、 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的绿茶产品。

3.2三段栽培法

是指在黄茶栽植后的第1?3年按照绿色食品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栽培管理;在黄茶栽植后的第4?6 年符合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的按照有机转换技术进行栽培管理;在黄茶栽植的第6年后符合有机茶 生产要求的按照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栽培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3.3 土壤酸化处理

对小面积土壤酸碱度达不到茶树适宜生长所需pH值的茶园,釆用土壤酸化剂或农艺措施使土壤酸 化,达到茶树适宜生长的pH值。

3.4肥料无害化处理

对农业废弃物(作物秸秆、豆粕、修剪枝叶)、畜禽粪便(鸡粪、牛羊马粪、兔粪)、食品副产品 (如酒糟、醋糟)进行高温或渥堆发酵的处理过程。

4产地与环境条件

4. 1 产地

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海拔高度适宜,背风口,土壤微酸性,有水源,远离污染源,适宜茶树生长并 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4.2产地环境质量条件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有机茶园应符合NY 5199的要求。但茶园的海拔高度WlOOOm。

5基地规划与建设

5.1新建茶园基地规划

5. 1. 1茶园基地规划应符合NY/T 5018的规定。

5.1.2园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 平衡,发挥品种的优良特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管理,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5.1.3根据茶园基地的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场部(茶厂)、种茶区(块)、道路、排灌系统以及防 护林带、遮阴树、绿肥种植区等。

5.1.4新建基地时,在风口设置规范的防风林带,对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对于面积较 大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置一些林地。同时也要考虑以茶为主,融合发展的需要。

5.2道路和水利系统

5.2.1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主道、支道、耕作便道等道路系统,连接场部、 茶厂、茶园和场外交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5. 2. 2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使之与道路设置相配合,做到能蓄能排,有条件的茶园建立喷灌、滴灌等 节水灌溉系统。

5.2.3茶园四周与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带,隔离带宽度大于50m以上;梯地 茶园在每台梯地的内侧开一条不低于750px深的横沟,以利于排水。

5. 2.4在茶园内合理配置蓄水池和地头积肥坑。

5. 3茶园开垦

5- 3.1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5.3.2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的要求建筑等高梯级园地。

5. 3. 3开垦深度在1500px以上,破除土壤中硬墙层、网纹层和犁底层等障碍层。

5. 3. 4划行定线。按照大行距1. 5 m的宽度划行定线。

5.3.5开种植沟

开宽1250px?1500px,深750px~1000px的种植沟,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

5. 3.6施足底肥

在种植前1个月,每667n?施腐熟农家肥2000kg?3000kg,根据土壤磷钾含量,加施磷肥(50kg? 100kg) +硫基型的复合肥(30kg?50kg)。也可施腐熟后菜籽饼肥300 kg?400kg作为底肥。

5. 3. 7回填

施足底肥后,先回填表土,然后再回填心土至地平。

5.3.8覆地膜

在已回填的种植行上覆盖1750px宽黑微膜(厚度0.01mm),盖膜时要求土壤充分湿润、土粒细小,微 膜与土壤充分接触,并压严压紧微膜四周,做到保温、保湿。若盖膜时土壤比较干燥,应釆用人工浇灌 将种植行上的土壤湿透后才能盖膜。

5. 3. 9盖草

宜栽后盖厚5 cm无籽荚的作物秸秆。

5. 4茶树品种

应选择符合GB 11767规定的II级苗以上的中黄1号、中黄2号茶树品种。面积较大的茶场,对茶树品 种的选择应做到合理搭配。

5.5梯壁梯坎护理

在梯壁梯坎上可种植护坡植物,梯壁上的杂草以割代除。

5.6茶园生态建设

5.6.1隔离带

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应因地制宜设置隔离带。

5. 6.2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主要道路、沟渠两边以及梯壁、梯坎种植具有观赏或经 济价值的花草、树木。

5.6.3面积较大、集中连片且光线较强的茶园,可因地制宜种植有价值的落叶型且病虫区系与茶不同 的直根系遮阴树,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收入。

5.6.4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进行移植归并、补植,合理剪、釆、养等措施提高茶树密度, 扩大树冠宽度。

5. 6.5重视保护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增进生物多样性。

6茶苗栽植

6. 1栽植时间

茶苗栽植分春季栽植和秋季栽植,以秋栽为主。春栽若雨水充足,于每年的2月-3月进行;秋栽于 每年的9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

6.2栽植规格

釆用双行双株错窝方式进行等高栽植,大行距3750px,小行距875px,株距750px,每窝栽植2株,每667n? 用量5000株左右。在茶旅融合区,可采用园艺化种植。

6.3栽植方法

栽植时在覆盖微膜的种植行上打孔移栽,种植穴直径250px,将茶苗扶直在种植穴中,当填土深度至 一半时,向上轻提茶苗,使根系自然舒张,再用力将土压紧,填土至茶苗根颈处为止。根系离底肥250px 以上,防止底肥灼伤茶苗。

6.4栽植后的管理

6. 4.1定型修剪

移栽后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离地12 cm-375px高剪去主干枝叶,保留3张以上叶片。

6. 4. 2浇足定根水

栽后必须灌足定根水,确保茶苗与土壤接触紧密,利于成活。

6. 4.3搭建小拱棚

秋季种植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地块,用140 cm?3750px的竹板,每隔Im起拱,然后釆用3750px 宽白薄膜(厚度0. 012mm)进行覆盖,用土块压紧四周,防止风吹。在小拱棚相对背风的一边离地2/3 处每隔1.5m横开500px长的小口,利于降温。当来年春季气温稳定超过15°C时,拆除小拱棚,同时对拱膜、 竹板进行回收。

6. 4. 4种植绿肥

幼龄茶园大行间,种植适应性强、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豆科作物等,并于开花盛期或 结荚初期,在树冠外缘开沟翻埋压青。

7 土壤管理和施肥

7.1 土壤管理

7.1.1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要求每2?3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釆 取土壤改良措施。

7.1.2改良土壤结构

采取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 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宜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 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7.1.3 土壤调酸

对土壤pH> 6. 5的小块茶园,可使用生理酸性肥料或硫磺粉将土壤pH值调到W6.5。

7. 1.4灌溉

茶园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应进行灌溉。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但灌溉水的pH值不 得超过7。

7.2肥料管理

7. 2. 1肥料种类

无害化处理的堆肥、滙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商品肥料。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394 的规定。

7.2.2底肥

种植时按5.3.6实施。

7.2.3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于每年10月中下旬前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 cm以上。一般每667m,施饼肥或商品 有机肥200 kg?400 kg ,或农家有机肥1000 kg?2000 kg。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 它所需营养物质。

7.2.4幼龄茶园(1年-3年)的施肥

主施农家肥,配施专用复合肥;施追肥以纯氮计,每667m,第1年施2 kg?3 kg,第2年?第3年施4 kg? 5 kgo

7. 2.5有机转换茶园(4年-6年)的施肥

施肥应符合NY/T 5197要求。

7. 2. 5. 1 基肥

一般每667m,施农家肥1000 kg?2000 kg,或用饼渣肥200 kg?400 kg,必要时配施一定的矿物质肥 料和微生物肥料。

7. 2. 5. 2 追肥

在春茶结束后(5月)夏茶大量萌发前和夏茶结束后(7月)施,每667m2每次施商

品有机肥100 kg左右,施肥结合浅耕除草,施肥深度250px?375px。沿茶蓬滴水线开沟施入覆土。

7. 2. 5. 3叶面施肥

根据茶树生长情况谨慎合理施用,通常在开采前一个月,将安全有效、适宜浓度的叶面肥施喷在茶 树叶片背面,促进茶树生长。

7.2.6有机转换后的施肥:

按7.2.5实施。

8病虫草害防治

8. 1植物检疫

在调运茶树苗木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的有关法规,防止危险性病虫草害从外地引入。 不得从疫区调运苗木、穗条。

8.2农业防治

8. 2.1分批多次采摘,采除病虫危害的芽叶,抑制其种群发展。

8.2.2合理修剪,剪除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病虫害枝叶。

8. 2.3秋末茶园深耕,减少土壤中越冬病虫害的危害。

8.2.4每年冬管结束时,用45 %石硫合剂晶体150倍液封园。

8.3物理防治

宜使用人工捕杀、色板诱杀、频振灯诱杀或LED灯诱杀、糖醋诱杀。

8.4生物防治

8.4.1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天敌昆虫、有益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8.4.2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

8. 4.3宜投放性引诱剂、投放天敌及带菌体来防治病虫害。

8.5化学防治

三段栽培的前三年按照绿色食品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必须化学防治时,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 农药,且农药品种必须符合NY/T 393的要求。

8.6在有机转换期及以后的病由害防治,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8. 7茶园主要病虫害防治按附录A执行。

9树冠管理

9. 1修剪方法

根据茶树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配 以合理施肥,培育高产优质树冠。

9.1.1定型修剪

9.1.1.1第一次定型修剪

茶苗移栽后离地12?375px剪去主干,侧枝不剪,要求留有3片叶以上,如果高度达不到修剪要求, 可推迟到第二年春茶生长休止时期进行。

9.1.1.2第二次定型修剪

在上次修剪一年后进行。修剪高度在上次剪口处提高375px (即离地面约750px) □苗生长旺盛,茶苗 高度达到修剪标准,可提前进行。用篱剪按修剪要求平剪。

9.1.1.3第三次定型修剪

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茶苗生长旺盛,也可提前进行。修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处提高375px, 用篱剪按修剪要求平剪。

9. 1.2轻修剪

幼龄茶树定型修剪完成后,根据幼树长势,还要在第三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8 cm?10 cm再修 剪1-2次就可形成理想树冠。成龄茶树的轻修剪宜在每年9月T0月进行。

9.1.3深修剪

春茶结束后剪去绿叶层的1/3左右,剪除鸡爪枝、节节枝、枯枝弱枝。

9. 1.4重修剪

春茶结束后在树高1/2处或离地750px~1000px处剪去树冠。

9. 1.5台刈

春茶结束时离地5 cm?150px刈去上面树冠。

9.1.6茶树修剪后,根据茶树长势、土壤条件及修剪方法,必须重施肥料。

9. 1.7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树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500px左右的间隙,以利于田间作业和通 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9.1.8无病虫害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任其腐烂,以利于培肥土壤。

9.1.9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提倡机剪。

9.2树冠改造

9. 2.1对未老先衰茶树,以及一些树冠虽然衰老,但骨干枝和有效分枝仍有较强的生育能力的茶树应 进行重修剪。

9.2.2树势极度衰老的茶树,可进行台刈,重新培养骨干枝和树冠。

9. 2. 3肥水管理

重修剪和台刈的茶园要恢复三段栽培法,在改造前的上一年秋冬管理要重施有机肥,剪后及时追施 速效肥。

9.3改植新建

对釆用重修剪、台刈等方式都难以更新复壮的茶园,应釆用换种改植技术重新建园。

10鲜叶采摘

10. 1合理釆摘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成品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茶树树龄和长势实施釆养结合、质量兼顾和因 树制宜的原则,按标准适时采摘。

10.2手工釆摘

釆用提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鱼叶、鳞片、茶果及老叶。

11鲜叶储运

鲜叶采摘要用清洁卫生的竹编网眼篓(筐)等用具,运输时保持鲜叶的新鲜度,抵达加工厂要及时 分类摊放。

有机茶鲜叶采摘运输及工具按GB/T 19630要求进行。

12建档

12.1农事活动记录

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包括生产过程中投入品(肥料、农药等)的使用和各项栽培管理措施(耕 作、施肥、修剪、采摘等)都应有档案记载,各种记录参照附录B。

12.2茶园田间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生产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应按照GB/T 33915要求建立和完善茶园田间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 名称

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

防治措施

安全间 隔期(d)

前3年(绿色食品)

第4年起(有机转换及有 机茶园)

小贯小 绿叶蝉

第1峰百叶 虫量超过6 头,第2峰百 叶虫量超过 12头。

高峰前期, 且若虫占总 虫量的80% 以上。

1. 铲除茶园杂草,及时分批勤釆,必 要时适当强釆;

2. 植物源农药:7. 5%鱼藤酮乳油1000 倍液、0. 6%苦参碱水剂1000-15000 倍液、3%天然除虫菊素水剂8000? 1000倍液;

3. 化学防治:2.5%联苯菊酯水乳剂 3000倍液;10%漠虫腊(虫蟠睛) 1000-3000 倍液。

1. 铲除茶园杂草,及时分 批勤釆,必要时适当强釆;

2. 7. 5%鱼藤酮乳油1000 倍液、0.6%苦参碱水剂 1000-15000 倍液、3%天然 除虫菊素水剂8000-1000 倍液。

7

茶螃

有螃芽梢率 4?5%;芽下 二叶平均虫 口 20 头。

发生高峰 期,5月上中 旬,和9月 中下旬-10 月上旬。

1. 及时分批釆摘,保护天敌;

2. 植物源农药:0.5%藜芦碱可湿性 粉剂1000倍液;

3. 化学防治:10%联苯菊酯水乳剂 3000倍液,10%漠虫腊(虫蟠腊) 1500—2000 倍液。

1. 及时分批釆摘,保护天 敌;

2. 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

5

茶毛虫

百丛卵块5 个以上。

一般在5月 -6月中旬,8 月-9月,3 龄前幼虫期 施药。

1. 人工摘除卵块和虫群;中耕培土, 消灭虫蛹;

2. 黑光灯诱杀,或性信息素结合诱捕 器诱杀成虫;

3. 生物农药:bl04PIB-20000IU/

U L茶毛核?苏悬浮剂750-1 000倍 液;0. 6%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

4. 化学防治:2. 5%漠钗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

1. 人工摘除卵块和虫群; 中耕培土,消灭虫蛹;

2. 黑光灯诱杀,或性信息 素结合诱捕器诱杀成虫;

3. 植物源农药: PIO'PIB^OOOOIU/ u L 茶 毛核?苏悬浮剂750-1 000 倍液;0.6%苦参碱水剂 1000倍液。

7

黑刺粉 虱

小叶种2?3 头/叶,大叶 利,,4?7头/ 叶。

卵孵化盛末 期。

1. 及时疏枝清园,中耕除草,保持茶 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2. 在成虫发生期,用黄板诱杀成虫;

3. 湿度大的天气喷施粉虱真菌制剂 (每毫升含弛子2~3亿个);

4. 非釆摘期喷施99%矿物油150-200 倍液(安全间隔期20d);

5. 25%毗虫咻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1. 及时疏枝清园,中耕除 草,保持茶园良好的通风 透光性;

2. 在成虫发生期,用黄板 诱杀成虫;

3. 湿度大的天气喷施粉虱 真菌制剂(每毫升含抱子 2~3亿个);

4. 非釆摘期喷施99%矿物 油150-200倍液。

5

茶网蟠

有卵叶 数>20%以上。

5月上中旬 第一代若虫 发生盛期,9 月中下旬第 二代若虫发 生盛期。

1. 为害严重的茶园在早春进行修剪, 消灭越冬卵;茶园疏枝,恶化其产卵 和栖居条件;

2. 在成虫盛发期,利用黄板诱杀;

3. 在若虫发生盛期,推荐使用毗虫嚇 112. 5 ?225mg/L、呢虫腺 90 ~ 180mg/L, U塞虫嗪 112. 5~225mg/L 和 联苯菊酯7. 5~15 mg/L进行防治。

1. 为害严重的茶园在早春 进行修剪,消灭越冬卵; 茶园疏枝,恶化其产卵和 栖居条件;

2. 在成虫盛发期,用黄板 诱杀。

7?10

蜡靖类

参考黑刺粉 虱

参考黑刺粉 虱

参考黑刺粉虱。

参考黑刺粉虱。

茶跑线 蛾

田间平均每 叶蝴卵数 量>5头,有 蛾芽叶 率>30%。

5月中旬、8 月下旬-9月 上旬发生高 峰前期。

1. 选用抗性品种,冬季或春前修剪, 可压低蟠口基数;及时分批勤釆,减 少害蟠食料;适当增施氮肥;安装喷 灌设施,发生量大时喷灌控虫;

2. 生物农药: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 1000倍液;非釆季节使用99%绿颖矿 物油100?150倍液或45%石硫合剂 晶体200倍?300倍(安全间隔期 20d);

3. 化学防治:73%克蟠特乳油1500- 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10d) , 24% 虫蛾腊悬浮液1500倍?2000倍液。

1. 选用抗虫品种,冬季或 春前修剪,可压低蛾口基 数;及时分批勤釆,减少 害蛾食料;适当增施氮肥; 安装喷灌设施,发生量大 时喷灌控虫;

2. 生物农药:20%复方浏阳 霉素乳油1000倍液;非釆 季节使用99%绿颖矿物油 100-150倍液或45%石硫 合剂晶体200倍?300倍

(安全间隔期20d)。

7

茶橙瘦 蟠

中小叶种蟠 口数17?22 头/叶,或叶 面上蛾口密 度为3?4头 /cm,或虫口 指数6?8。

5月中下 旬,8月-9月 发生高峰前 期。

参考茶跑线蟠。

参考茶附线蟠。

10

茶饼病

芽梢罹病率

35%。

在春、秋发 病期内,5 天中有3天 上午日照V 3h,或日降 水量N

2. 5-5. 0mmo

1. 选用抗病品种,并加强苗木检疫; 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提高茶树抗 病力;加强茶园管理,勤除杂草,砍 除遮阴树,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

2. 生物农药:喷施3%多抗霉素可湿性 粉剂300倍液;非生产季节,可釆用

0. 6%?0. 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 45%石硫合剂晶体150倍液;

3. 化学药剂:250克/升毗哩醍菌酯乳 油或悬浮剂1000-1500倍液;75%百 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咪鲜胺 乳油1000~1500倍液。

1. 选用抗病品利,,并加强 苗木检疫;增施磷、钾含 量高的有机肥,提高茶树 抗病力;加强茶园管理, 勤除杂草,砍除遮阴树, 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

2. 生物农药:喷施3%多抗 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 非生产季节,可釆用

0. 6%?0. 7%石灰半量式波 尔多液或45%石硫合剂品 体150倍液。

5?10

茶芽枯 病

叶罹病率 4%?6 %。

春茶初期。

1. 増施有机肥,提高茶树抗病力;加 强茶园管理,勤除杂草,砍除遮阴树, 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秋末修剪。早 春摘除病芽;

2.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

3. 秋末喷施45%石硫合剂晶体100- 150倍液封园。

1. 增施有机肥,提高茶树 抗病力;加强茶园管理, 勤除杂草,砍除遮阴树, 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秋 末修剪。早春摘除病芽;

2. 秋末喷施45%石硫合剂 晶体100?150倍液封园。

7?1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栽培农事活动记录

B.1栽培过程茶园地块划分及记录

B.1.1地块划分

地块划分的编号是根据土质、环境状况、排水能力为主的自然地块或单位所属地块划分。面积过小 的可将附近连在一起归并划为同一块地号,但要设分号。

B.1.2地块划分编号后,若有变更,应调档填写更改说明。

B.1.3茶园基地地块划分记录表

表B. 1茶园基地地块划分记录

地块名称 面积(667m') 地块划分时间 地块编号及分号 地块变更情况 责任人

负责人:

B.2生产投入品的农事记录

B. 2. 1肥料施用农事记录表

表B.2施肥农事记录

施肥时间

施肥地块 编号

肥料名称

肥料数量

(kg)

施肥方式

施肥天气

施肥人员

备注









负责人:

B. 2.2病虫害防治农事记录

B. 2. 2.1病虫害物理防治农事记录表

表B.3病虫害物理防治农事记录

防治时间

防治地块编号

防治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

重点防治病虫

名称

设备安装和 使用人员

备注








负责人:

B. 2. 2. 2病虫害化学防治农事记录表

表B.4病虫害化学防治农事记录

防治

时间

防治地块 编号

防治药物 名称

防治 用量

防治病虫 名称

防治

设备

防治 人员

天气 情况

备注










负责人:

B. 2. 2. 3病虫害生物防治农事记录表

表B.5病虫害生物防治农事记录

防治 时间

防治地块 编号

防治药物

名称

防治 用量

防治病虫 名称

防治

设备

防治 人员

天气 情况

备注










负责人:

B.3栽培管理措施农事记录

B. 3. 1耕作农事记录表

表B.6耕作农事记录

耕作时间

耕作地块编号

耕作方式

耕作深度

耕作设备

天气情况

耕作人员

备注









B.3.2修剪农事记录表



负责人:



表B.7修剪农事记录

修剪时间

修剪地块编号

修剪方式

修剪深度

天气情况

修剪设备名称

修剪人员

备注









B.3.3采摘农事记录表



负责人:



表B.8采摘农事记录

釆摘时间

釆摘地块 编号

采摘

标准

盛装鲜叶 工具

天气 情况

釆摘 数量(kg)

釆摘

人数

运输鲜叶 工具

备注










负责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元黄茶加工技术规程